重庆老街有哪些?(2)

重庆老街有哪些?(2)

重庆老街有哪些?(2)

重庆老街5:燕子岩老街

燕子岩老街犹如悬挂在山腰之间,面朝长江,背靠枇杷山。陡峭的崖壁下面是南区路。它的一头接着南区公园,即现在的邹容公园,另一头连着枇杷山后街。虽然狭窄、破旧、幽暗,却是现在最有老重庆味道的地方之一。

重庆老街6:弹子石老街

弹子石和朝天门、江北城,两江三岸隔江而望,历史上是重庆通往外地水路的重要港口,是物资集散的重要水陆码头。弹子石地名的由来,经当地政府在地名普查中考证,是因长江边有三尊柱形石块,撑顶着一个巨形圆石,形似“弹子”而得名。这颗巨型“弹子”,在1926年夏季,被爆雷击毁,碎石纷坠江水中。历史非遥,石块犹存,水落时斑斑可见,是为佐证。

近些年来,有人说是家住涂山之麓的大禹,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思夫心切,常到江边寻夫,久等大禹不至,竟在江边碛石上产下儿子夏启。碛石就被人称为“诞子石”。后来,“诞子石”讹传为谐音弹子石。弹子石二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码头,吸引了重庆最早的一些工商企业家来这里安家落户,设厂生产。纺纱、织布、火柴、化工、卷烟、肠衣、鬃皮和制锅等行业相继出现。

随着外来侵略势力的进入,一些外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在这里开设洋行、贷栈等工商企业,使得弹子石逐渐地繁荣起来,成为重庆的早期工业地区。弹子石土地面积约有1.5平方公里,原来是沿江的丘陵坡地,一条石块路从江边顺坡而上,街道两侧分布着狭窄的、不规则的30多条小巷民居。

抗日战争时期,城区惨遭日机轰炸,市民涌来,搭棚蜗居,摆摊开店,避难维生。日本投降后,就留下来建房定居,逐渐形成了街市。上世纪50年代,弹子石至海棠溪公路修通行车,新街、广场先后建成,昔日的江南水码头,方才变为繁兴之区。历史改变了弹子石的面貌,弹子石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重庆老街7:白象街

白象街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街道,传说得名于街上有个白象池。白象池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的石象,恰好和江南岸玄坛庙的一对青狮相对,所以民间流传着"青狮献瑞白象呈祥"、"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

白象池在乾隆二十五年前就废了,而且命名在当时已无法考证。白象街在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以前望龙门叫太安门,是个闭门,即只有城楼没有城门的“门”。那时,人们进出城内外,只有走东水门或者太平门。白象街的历史可谓曾经辉煌显赫。白象街一向是下半城比较繁盛主干街道,临近太平门码头,方便停靠船只,还靠近道署、府署、县署。

辛亥革命之前,重庆城中心在下半城,也就是现望龙门、太平门一带。随着重庆水运交通的发展,商贾船家运货来到重庆,少不了要和官府打交道,于是,在那一带就修起了不少货栈、商行。白象街与文化有较多的历史渊源。白象街15号是1897年宋育仁主办的《渝报》和1924年肖楚女任主笔的《新蜀报》报社旧址。

1938年,老舍移居白象街新蜀报馆。1922年,陈毅在重庆《新蜀报》任主笔,和报社同仁在白象街社址前合影。1938年《大公报》迁到重庆后,《大公报》第二任总编辑王芸生曾居住在白象街的一个小寓所里。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白象街举行过爱国工商界人士座谈会。

重庆老街8:山城巷

山城巷,曾被评选为重庆“最美小巷”。山城巷起于南纪门,至于领事巷。几乎全由梯步组成,体现了山城特色。这里有100多年历史的“仁爱堂”,这里有具有抗战时期的上海石库门建筑特色的“厚庐”,这里更有山城第三步道的栈道修建在山城巷陡崖“鱼鳅石”上,凭杆远眺南岸美景、观长江波涛、赏山城落日的余晖。

老街的人都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比如平时喜欢端张竹椅和邻居谈天说地。或扶在自家窗台,遥望江对岸的风景,对于老重庆来说,老街的生活就是一种不被人打搅的状态,这种宁静,也许是不少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所向往着的。

相关链接

重庆老街有哪些?(1)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重庆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