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重庆城都是什么模样?

曾经的重庆城都是什么模样?

近日,由重庆大学陈蔚、胡斌等编着的《重庆古建筑》正式出版。该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是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汇集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师生十余年来田野调查、古建筑测绘相关研究所得以及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是首部对重庆地区古建筑发展史以及文物遗存进行全面阐述与汇总的研究性论着。据介绍,该书收纳的约300张古建筑照片、300张古建筑测绘图纸,可以一窥重庆几千年的城镇建筑发展。

曾经的重庆城都是什么模样?

历史上,重庆城经历了四次筑城。每一个时期的重庆城都是什么模样?《重庆古建筑》综合整理了大量史料、文献,大致梳理出历代重庆城的范围和样貌。

秦汉时期的重庆城

秦灭巴后,秦军统帅张仪筑城,这是文献记载的江洲筑城之始,但是确切位置、规模和形制均已失考。根据秦制,城内应以布置行政管理机构为主,居民散居城外。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推测,汉代,在今江北刘家台、相国寺,渝中两江半岛,南岸涂山脚下一带都已出现村庄街市。由于两江半岛占据交通优势,市井贸易以半岛地区发展迅速,依山建成的做法日渐成形。“北府”和“南城”之间以舟船相联系。

三国蜀汉的重庆城

第二次筑城发生在三国蜀汉建兴四年,当时的江洲都护李严在旧城基础上筑“江洲大城”,将三面环水的渝中半岛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强了佛图关的防御措施。其范围,南线大致相当于今朝天门以南起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在今渝中区大梁子、人民公园、较场口一线。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李严还设想把渝中区鹅项颈凿断,沟通两江水,使江洲城成为易守难攻的孤岛,后因诸葛亮不许而未果。

南宋时期的重庆城

第三次筑城发生在抗蒙战争日趋白热化的南宋嘉熙二年,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全面改李严旧城土墙为砖石墙,城垣西移北拓至今通远门、临江门一带,城址范围较李严旧城扩大了近两倍,城市三面临江,山脊线以北的七星岗区域已筑入城内。宋代也是我国城市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商业性街巷空间开始形成。重庆城内已形成“六街三市”,沿江地带结合水运开始形成专业街市,朝天门至储奇门沿江一带,是繁华闹市。

明朝时期的重庆城

第四次筑城是在明洪武六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规范、加固和拓展。城垣范围扩大至由东至西约4公里,由南向北约1.5公里,围合城墙周长达到7722.3米。沿江一带商业性用房鳞次栉比。同时,将前朝不断开辟的城墙归纳,形成“九开八闭”17道城门。明代中期以后,随着长江、嘉陵江航运的发展,重庆城以北,嘉陵江北岸原江洲城旧址逐渐发展成一个较大的集镇,称江北镇。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重庆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