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敦煌沙漠之旅(1)

踏上敦煌沙漠之旅(1)

走进敦煌的沙漠总带着一些希翼,那广袤的沙海、悠扬的驼队是多么令人神往……走出敦煌的沙漠,你才能感悟到沙漠之旅的美妙不仅在于对自身的挑战,更在于它对人心灵的启示。

踏上敦煌沙漠之旅(1)

1、在漫漫黄沙中做个真正的行者

对唐朝的文化保存和还原,中国已经不及日本。那个朝代的丝绸之路由生在日本的喜多郎演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边欣赏他的音乐,与一边行走在这篇茫茫大漠之上,让人不禁有超越时空重走古人之路之感。

在路上,你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

喜多郎曾说过,创作《丝绸之路》时,最打动他的是中国人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那种心灵的深厚,在那种深厚中,人们生活着,这对他来说是深有启发的。如果你能带着他的音乐,来到乐声中描摹的这片土地上,静静地听,声音不必太大,便可发思古之幽情,叹命运之多舛,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漂泊者明白了回家、离开、梦、现实、死亡和再生的循环,已经没什么动静张驰能让自己枉生心魔。

记得中学历史老师讲到“胡人”的概念时,我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那么多香料,干果,蔬菜都被冠上‘胡’字。比如说,胡桃,胡椒,胡萝卜。其实都是从当时的西方传入中国。随着当年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真正扎根于世界各地的,是当年那些无人问津而今日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花花草草们。

2、认认真真地去惊叹一个时代

公元366年,敦煌。和尚乐尊苦修至此饿晕了,看到对面三危山峦金光下如千佛排列,于是于此开凿第一间洞窟修行。后来法良和尚也来开了第二个洞窟比邻修行。慢慢原本修行用的陋室为繁复的佛窟所替代,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历代虔诚的供养人—出资者、修建者、名望者根据当时对佛的理解和崇尚而修建了风格各异的洞窟。

至初唐时期,莫高窟就有了“千有余窟”的记载,五代以后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再开新窟了,于是只能把原有旧窟重修扩建。

佛教在唐朝一度达到鼎盛。你在敦煌的旅游过程中一定会深有体会,从莫高窟的壁画到千佛洞栩栩如生的佛像,生动的刻画了佛教的起源、发展、流传及各项佛事活动,对于佛教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行程就像一顿饕餮盛宴。

沿着唐僧取经的路线接收佛教的洗礼,你的心灵会得到深深的净化。

壁画上的飞天舞,看美人儿们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盛装登场,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即使你对佛教浸淫不深,也不能不被莫高窟的艺术气质深深打动。

3、看一场“敦煌乐舞”的社火演出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在汉魏南北朝、?隋唐时期至南宋,皇城的除夕之夜还保留有大傩仪,后逐渐被社火取代而融于社火之中。

作为最古老的风俗,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在陕西甘肃一带,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统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获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现代任务,形成一个故事的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迭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来自黄土地与秦腔想结合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敦煌一地,常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内容庞杂、风格各异的“社火”活动。社火演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由上百人组成的庞大的社火队伍几乎占了整条街面,丰富而精彩的表演把敦煌人民喜庆丰收、祈福新年吉祥如意的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敦煌本地的传统社火有地蹦子、打狗熊、太平鼓、太平车、龙灯、高跷、舞狮、旱船、跑驴、竹马、铁芯子、大头和尚戏柳翠等。引进外地的社火精品有陕北秧歌、安塞腰鼓、威风锣鼓、花伞舞等。近几年,还按照敦煌壁画中的鼓和舞,编排了具有敦煌艺术风格的大型社火“敦煌乐舞”。

如果你来到敦煌,恰好赶上有社火演出,最好还是买张票去体验一下。西北人特有的热情和豪放会让你的旅程感染上一份豁达的气氛。

相关链接

踏上敦煌沙漠之旅(2)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敦煌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