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上海99个经典符号之建筑篇

寻踪上海99个经典符号之建筑篇

寻踪上海99个经典符号之建筑篇

15. 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现大殿内和东西楼辟为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馆内古戏台有百年历史,建造得非常精致,戏台中央顶上四周雕有上海老城墙城门的模型。

16.整修一新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再度开门迎客:原本靠近黄陂北路的四块瀑布水景,全部被改造成了垂直的绿化带,而剧院东首的花坛也进行了翻新。相信到了明年开春,这片景观带将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17.国际饭店,它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地处繁华的南京西路,从建成到1983年,在上海它都是这座城市的建筑高度标杆。正所谓"仰头看上海国际饭店,帽子都会从头上掉下来"!

18.鲁迅故居,原坐落在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现地址为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作为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这里于1931年落成。这里二楼窗边壁上的日历仍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

19.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路口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1953年,上海解放后,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等。

20.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其名字来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声音的描写,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喻成珍珠落到玉盘里时的发出美妙声音,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说。而当年东方明珠的设计者则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之上。

21.石库门被誉为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形式,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这一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而得名。石库门的得名,其实和外来的宁波人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种用石条围束门的建筑以前被叫做"石箍门",而宁波人发"箍"字音发的是"库",以后上海的"石箍门"就讹作"石库门"了。

22.和平饭店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作为饭店它拥有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套房,位于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它楼高77米共十二层。同时爵士,是这里不得不提的特色。这里有典型的英国乡村式酒吧,以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出而闻名。

23.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于1952年。纪念馆原有馆舍系利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的原有建筑。1921年7月23日至31日,这里展开了一次对中国历史进程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会议。

24.现如今的汉口路309号为申报报馆原址,《申报》原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其创办于1872年,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在上海话中有一个词汇,叫"申报纸",便是"报纸"的意思。

25.上海邮政博物馆,位于虹口区天潼路395号。曾经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建筑外观庄重、大气,二楼的邮政服务大厅依然保持着原貌。在五楼的屋顶花园,浦江苏河美景尽收眼底。

相关链接

寻踪上海99个经典符号之建筑篇(续)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上海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