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境内十大古代名人手植树(2)

陕西省境内十大古代名人手植树(2)

陕西省境内十大古代名人手植树(2)

一、古人确实有很先进的生态理念。

世界上最早的生态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他在《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将之称为“圣王之制也”。这种思想,与鸟兽生长繁育季节不进行狩猎是共通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可持续发展观。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作为生态建设重要内容的植树造林,在古代也成为许多帝王和名人志士所崇尚的事情。

二、官方一直在倡导。

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就是植树造林的身体力行者。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定居在桥山,因臣民伐树造屋,树林几乎被砍光,遇暴雨山洪致房屋损毁。黄帝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纷纷栽树种草,几年后,林草茂密,风调雨顺。黄帝手植柏树称也被后人称为祖树。

到西周时,官方特设山虞、林衡之职管理山林,并规定孟春之月和季夏之月“禁止伐木”,同时宣布“不种者,无椁”(即不种树者死后不给棺材),以调动民间植树的积极性。

北魏孝文帝时。推行植树与田法相结合的经济制度,把种树提高到和粮食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对植树造林也特别重视,曾多次颁旨要求军民植树。他登基之初就下诏各地:“令天下广植。凡民户有田者,须种桑麻,栗枣各二百株。”

三、树木总能发挥神奇的功用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就是用成排的树来区分道路。当时官方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诗经·小雅》中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为我们描绘出两千年前的画面:一条条道路平坦笔直,路两旁的行道树整整齐齐。

这些人工种植的树木,成为路与非路界限,还能帮助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为行人遮蔽阳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修路,以“驰道于天下”。全国各地车马大道,均“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人工种植的树,还可以成为道路里程的标志。

最神奇的是,《国语》中,还记载了树木的这样一个作用,就是预测国运。公元前601年前后,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向东出使陈国。当他来到这里时,看到陈国不遵周制,“道无列树”,路边杂草丛生,遂预言此国必亡。果然,两年后陈灵公因在谈笑中侮辱夏姬之子夏征舒,被夏征舒射死了。

相关链接

震撼视觉的西安寺庙推荐

终南山下,一颗千年古银杏树带火了古观音禅寺。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不是普普通通的寺庙,它们像古观音禅寺一样一年只需要去一次,就能够震撼你的视觉。

陕西省境内十大古代名人手植树(1)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陕西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