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夜市里走一趟

在台湾的夜市里走一趟

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台湾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足见台湾饮食的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在台湾的夜市里走过一趟以后,就像被“过堂”一样,我的感觉是“震撼”。

    001.台湾的“大牌”真的很牛B,倒是“二英”很惨,东跑西颠,到处赔笑脸。----基隆庙口夜市

    想象中的夜市不过是和国内一样的地摊吧,油乎乎的厨具,脏兮兮的垃圾桶,甚至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台湾的夜市倒是很有一番独特的风味。夜幕降临,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基隆的庙口夜市。此时发现已经被周围的人群包围,裹挟住了,想往回走很难了。一个不经意的回身,可能是一个烤肉或是烤鱿鱼的竹签顶在了你的胸前。只有从善如流,乖乖的往前走。在几条街上人群如潮,水泄不通,各种招牌霓虹闪烁,各种香气混合在一起沁入人们的心田,飘荡在凉爽的夜空;有吃的,有说的,有笑的,还有高声叫卖的。真仿佛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汇集在一起,汇成了一个庞大的交响乐章,那是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生活场面,着实叫人震撼。

    002.夜市有气势,政府帮衬很重要。---基隆庙口夜市

    50年代台湾当局为了扶持战争老兵的遗属,给那些孤儿寡母颁发许可允许在街头摆摊卖小吃,许可是一张大纸,人们俗称“大牌”。这些持有“大牌”的主人,一点也不玩“大牌”,小本经营,扎扎实实的把家乡的美食淋漓尽致地鼓捣出来,如今的“卤肉饭”就是由“鲁肉饭”演变而来的,“鲁”乃山东也。吃客在门前站成“大排”,所以“大牌档”也就成了今天的“大排档”。在台湾最愁人的不是想吃什么,而是面对潮水般的美食感叹“眼睛大肚子小”,眼睁睁的吃不动。

    003.美女惨遭“蹂躏”,委屈地只好长发遮面。----垦丁夜市

    60-70年代,台湾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各种工场作坊如雨后春笋,各种产品急需找到一个市场去消化。而“石油危机”和“美国断交”使台湾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夜市是一个“避税”的好市场,各种饮食以外的交易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除了飞机大炮买不到,几乎所有白天出售的东西,夜市都能买得到。夜市对于缓解那个年代的经济危机拉动内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04.“热狗”就是“热的狗”----垦丁夜市

    80-90年代,台湾进入了“小康”水平,但是夜市没有偃旗息鼓,却是青春焕发,蒸蒸日上。大批的台商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在制造业形成了“空心化”的局面,一大批的产业工人从生产线走向夜市,摆摊卖货,为夜市提供了大量的诚实守信的业主。同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成为人们日常吃饭的主宰。“泡面”“鱼丸”等都以食品工业化为基础,以“半成品”的形式渗透到夜市的每一个角落,“蟹膏油饭”“日之船”都成为物美价廉的快餐。随着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台湾居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不识人间烟火”,不再在家里生火做饭,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地摊夜市解决。在台湾,不会烧饭做菜的年轻人不是新闻。很多的台湾老人就说,现在台湾年轻人人保守估计至少有7成的人不在家中做饭。其实,很多的老人也逐渐加入到“不识人间烟火”的行列。

    005.纹身是夜市的组成部分。--- 垦丁夜市

    台湾夜市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小吃”的狭窄空间,已经进军到服装,电器,五金,百货甚至还有歌舞推拿等第三产业领域。边嚼边走,边吃边行,不仅可以吃地摊,还可以逛地摊,饱了口福也会大饱眼福。最有特点的是街头的推拿按摩,很多人就在街头一坐,大大方方接受按摩,还有美女实在不好意思,将长发遮住尊荣,任凭按摩师“蹂躏”她的玉体。“纹身”也是一大看点,黑墨像液体巧克力一样流淌在俊男靓女的手臂肩头,在胳膊肩上留下美丽的花纹。

    006.“甜不辣”涨价了,最早是5元,现在是30元。--基隆庙口

    不久前马英九到乡间拉选票,午间之时,请百姓吃大锅的“鱼丸羹”,分到每人一份不过20-30台币,折人民币6-7元。结果被“小英”质问成“贿选”,曝光给全社会。有意思的是,大部分选民包括蓝绿在内都认为,这个不构成“贿选”,因为吃小吃在台湾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堂堂的“马总统”终于逃过以 “鱼丸羹”贿选指控的一劫。

    007.“包容是一种精神”,一个土耳其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台湾),为的是国际主义的“饭碗子”。

    台湾人爱旅游,借助“国民旅游”活动,每到节假日周末,人们大多出行游玩,最后一项:吃小吃。在宜兰的冬山河,一个三口之家在公园里逛了一会就在亭子里打起了秋千,哪也不去了。看我不解,就告诉我:“一会去夜市吃小吃去了”,其实那会还不到下午4点钟,太阳老高老高的。入夜,宜兰的罗东夜市确实很壮观。台湾的夜市成为游客的必到的一个项目,各个地区都有夜市(好像金门马祖没有),每个地区都有反映其特点的招牌菜,台南的“棺材板”,嘉义的“鸡饭”,台东的“鱼骨汤”都是结合当地食材或是文化背景的特色美食。“夜市文化”成为台湾的一道风景,成为游人的最爱,不论是国人还是老外。台北的士林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台南的花园夜市都是当地最著名的夜市商圈。

    008.头城有一种雪糕,是用芋头做的,叫“芋头雪糕”---头城

    009.外来妹不容易。----垦丁夜市

    对于夜市给卫生交通带来的问题,台湾方面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夜市只允许晚间摆摊,白天是交通要道,台北的士林,基隆的庙口,高雄的六合,垦丁夜市都是这种做法。卫生也不含糊,过了半夜一点小吃摊手工以后,要把器具收拾起来,用水龙头冲洗地面。恢复到不影响白天行人的状态。

    010.台湾海鲜多又好,一个鱿鱼尾巴就够你吃一顿的,足有一尺多长。---台北士林夜市

    011.吊瓶也能上夜市。---垦丁

    012.“管理就是服务”---政府派出公职人员在帮助游人科学回收垃圾。---基隆庙口

    如今,台湾的夜市不再限于当年的“大牌”了,很多的摊主是“夫妻店”“家族店”还有很多的公职人员白天上班,晚上跑到夜市里和老婆一起“练摊”。在罗东一个地摊,白天是一位主妇操持,晚上又多了一位儒雅的男士。“让他体会体会做工的辛苦,也会增进夫妻的了解,免得到外面瞎跑”。---女士一点也不回避地当着她先生的面对我讲。看来夜市还有稳定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嘿嘿!

    013。夜市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免得把传统弄丢了。---垦丁夜市

    夜市成为台湾人一种固定的生活消费方式,为多少人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没有准确的统计,有几万人,或者是10几万人,还有可能是几十万人。如果没有夜市,对于台湾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夜市在台湾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从“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区区小事,渗透到“大选”当中,或许能给我们整天忙于“做大做强”“搞大项目”的做法带来一点点的启示。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