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灯会之外的好去处--燊海井

自贡灯会之外的好去处--燊海井

自贡号称盐都,但一般提起自贡,联想到的首先是自贡灯会,恐龙,美食。盐虽然每天不可缺,但和旅游好像挂不上勾。上个周末,难得的晴朗天气,和朋友一起去看自贡灯会,无意间发现个有趣的地方:燊海井。一个活生生的有着160多年历史的井盐生产地。

自贡灯会之外的好去处--燊海井

这个清朝的盐厂规模大得超过我的想象,甚至很难在镜头中一次性将全貌囊括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那么,我们每天都不能缺少的盐,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一般来说盐有海盐,湖盐和井盐的区别。海盐在夏威夷的Kauai岛上看到过海盐田。那基本就是围海圈地,制作比较简单。湖盐在我一直向往但还没去成的青海应该能看到。

自贡则是四川有名的井盐产地

墙上挂着老照片,当年自贡的天车棚可以看得出,这里已经不是作坊式,完全是大型工厂规模的生产。输卤管道像过山车架,不过用竹筒拼接的,是相当有四川特色的工业化产物。

自贡井盐自东汉汉章帝发端,到晋已初具规模,唐宋时期闻名全川,距今已有两千年的产盐历史。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使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更是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技术的先河。近代以来,自贡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井盐生产基地了。说实话,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中学历史课本里所说的“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更何况这个老盐井直到今天仍然还可以活生生的运作。

竹筒,竹蔑索,原木做的滑轮,相当有四川特色,和我想象中工业化那种全金属机械完全不同。这个井口就是160多年前打出来的世界第一个超过千米井深的燊海井,打开后一股很浓的天然气味道迎面而来,从井里汲取黒卤原料,倒到旁边的木盆里,有管道通向提纯井盐的地方。据介绍一提可以生产15公斤纯盐。

燊海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2米,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遥遥领先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西方各国。做个横向比较吧:燊海井凿成9年后的l846年,俄国人谢诺夫才钻出8口浅油井。2l年后的l859年,美国人狄拉克也只钻出一口深不过21.69米的油井,采出了1.8吨石油。据栽,当年的燊海井日喷黒卤万余担,天然气8500立方米。可烧盐锅80余口,日产盐14吨左右。是一眼卤气同采的高产井。这么深又这么窄小的井口,当年是怎么挖掘出来的呢?

据介绍是先倒碓,工人们3-4人一组站在碾架上,足踏碓板,翘起碓头将连接着的锉头提起,然后跳开,锉头随着落下的碓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井底猛力冲击顿钻。如此一踏一跳,锉头一起一落。反复冲击顿钻。然后再推动大地车,通过滑轮天车,将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钻凿出的泥浆碎石提取出来,像这样凿成一口井,往往要几年甚至一、二十年时间。

井挖好后,开始生产井盐。

先要将原料黒卤从深井中提捞出来。这个设备的主体就是这个大车。这个硕大的大车直径约4.5米,高2.5米。一般需要8-12个强劳力或者4头牛推动大车转动,带动一系列的滑轮工作将楠竹筒放到井中的卤水层。竹筒内有单向活塞受到卤水的压力打开,卤水进入筒内后再牵引大车转动提取上来。

黒卤汲取出来后就需要提炼了。利用同一口井开采的天然气,用黄豆浆做媒介,加热,打捞杂质,结晶,铲盐,淋盐沥水,炕盐等过程,井盐成品就生产出来了。燊海井灶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利用本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按照传统工艺加工井盐的老盐灶,井盐提纯的媒介是什么?就是他们自己磨制的黄豆浆,想不到吧。纯天然。再用竹蔑片和竹筐滤干粗盐。

1988年燊海井旧遗迹对外开放

井灶恢复了当年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园锅熬盐的情景;保留了用圆木、蔑索捆制而成高达18.3米的“天车”和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文物的特殊情况,保留年生产控制量800吨。通过旅游门票收入和粒状盐保留生产,以产盐肋养,燊海井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自贡灯会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