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1)

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1)

老灌县城是省城至阿坝州的咽喉要地,茶马古道的起点,是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在打造灌县古城的过程中,古城区管委会按照“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商为道、以游为本”的16字打造方针,确立了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空间格局,游山拜水逛古城的游玩方式,并将着力把古城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我市继青城山、都江堰之后的第三张世界级旅游名片。

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1)

(一)南桥

南桥位于城区南门外,横跨内江,始建年代不详。元时称凌云桥,曾为“绳桥”。清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县令陆葆德用大修都江堰余银建石柱木构廊桥,名“普济桥”, 寓“普济众生”之意。其后,南桥历经战火、水灾,几番毁建。1958年水毁重建后,更名为“南桥”。1979年政府拨款重建,桥头、桥身、桥廊饰以彩绘、雕塑。 2009年南桥加固维修,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被誉为“天府第一桥”“西蜀第一桥”“雄踞江源第一桥”。

(二)明城墙

在古代灌县为“川西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街乃茶马古道起点,西关为通往松茂地区的咽喉要塞。唐代大中十年(85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在城西修筑了玉垒关,以防吐蕃入侵。唐宋时,县城无城墙,以巨木为栅,后永康军判官刘随率众环植杨柳,使相连属,以为城界。明太祖洪武年间,缘山傍水,筑土为墙,弘治中期,知县胡光在土墙外包砌条石,今存宣威门、玉垒关和西街数百米古城墙残垣。

(三)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又称“灌松茶马古道”,南起西街,沿岷江河谷,北至松潘县城,全长七百余里。是北连甘、青边区,南接川西平原的商旅通衢和军事要道,亦为沟通成都平原和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走廊和连接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的纽带。现都江堰景区内的松茂古道,系灌松茶马古道仅存和保存完好的起始段。

(四)董寿平旧居

董寿平(1904--1997)著名画家,山西洪洞人。1931年画作问世即蜚声京华。1939年抗战中,董寿平避乱成都,后迁居灌县,就借住我们西街的一个姓闾的家中,仿杜甫草堂命名“玉垒草堂”,后迁居北街中段鲁家,他在灌县一住12年,1951年才举家迁往北京。董寿平旅灌期间与于右任、谢无量、张大千、徐悲鸿等当世大家常经来切磋学问,探讨艺事。他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画作,并多次在重庆义卖,支援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供职北京荣宝斋,曾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之雅誉。现在,打造完成的董寿平旧居及其画作、书法作品、信件、照片等将免费供人参观。

(五)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古城区南街,始建于明末,清初重建。占地面积14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平方米,大殿为木结构,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穿逗梁架,进深4间,21.4米,高9.5米,石作素面台阶,有垂带路跺,是以礼拜堂为中心的四合院建筑,礼拜堂所悬挂匾额“世守良规”为清果亲王题书。该寺为回族同胞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懋功寺,又名宝瓶清真寺位于西街老城墙外宝瓶巷中段,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系迁居灌县的懋功县(今小金县)伊斯兰教徒集资所建。现存建筑主要有正门、左右厢房、礼拜殿等。主要建筑均有宽敞的柱廊,外墙具有中亚建筑风格,外观具有中西合璧特点,是都江堰市保存较好、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建筑群之一。

相关链接

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2)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都江堰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海外旅行社·旅游百事通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